颜宁:科学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01科研历程: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再到深圳
颜宁,197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她的成长历程,是一个典型的从农村到国际科研舞台的励志故事。1996年,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颜宁的科研生涯中,她始终致力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首次揭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
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02社会影响:科研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担当
颜宁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社会责任上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担当。她在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中,强调了科研人员应将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并建议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颜宁认为,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如何创造环境,给人才最大的舞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给他们足够的驱动力,这是需要探索的机制。
颜宁还提出了临床研究的双PI制(课题组负责人),即每一项目都是有两个PI,一方面医师们把他们临床的疑难杂症,各种问题提出来;另一方面让科学家能够从所谓高端的“阳春白雪”“孤芳自赏”中往外一步,真的面向临床,理解实践中的问题。
03科研精神:追求高目标,为科学史留下印记
颜宁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aim high”(追求高目标)的原则。她曾提到自己有三个梦想,前两个分别是在母校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已经实现。如今,她正向第三个梦想进击——建立一个能够产生若干原创科研突破的科研机构。
颜宁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表示,“帽子”不能改变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追求的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这种对科研精神的坚持和传承,不仅激励着颜宁自己,也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
颜宁院士的科研历程和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坚持和担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颜宁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对科学的深刻理解,将继续激励着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2024-12-03
- 2024-12-03
- 2024-11-28
- 2024-11-28
-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