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任泽平:经济形势不简单是一个冷冰冰的枯燥数据
经济学家 任泽平
文/邵轩岚 金砖财经《中国房地产金融》总编辑
“做了20年的研究,我越来越感到经济形势不简单是一个冷冰冰的枯燥数据,宏观经济也不简单是微观的抽象集合,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接受《金砖财经》专访这样表示。
任泽平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景:经济数据如果好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建筑工人就能给家乡的老人孩子邮寄生活费,大厂的码农就能继续编出创新的代码,小酒馆的老板就能喜迎八方来客。
10月经济数据不是太好看。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但也出现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地产、出口和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性再次提升,国常会明确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力争实现较好结果。
现在到了稳经济的关键时间点。在任泽平看来,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房地产的政策拐点或已出现,但短期居民购房信心和能力还未明显恢复,市场拐点未现。建议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提前预备弹药扩大内需。以下为采访实录:
《金砖财经》:国常会日前明确,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较好结果。您如何看当前的经济形势?
任泽平:10月经济数据不是太好看,稳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再次提升,现在到了稳经济的关键时间点。10月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一定韧性但也出现放缓,跌幅较大的是地产、出口和消费。
首先,出口和外需大幅回落。10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降0.3%,前值增5.7%;进口降0.7%,前值增0.3%;贸易顺差851.5亿美元,前值847.4亿美元。出口大幅回落,主要受美欧经济放缓外需收缩影响。在外需持续大幅回落的背景下,稳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提升。
其次,物价大幅回落。10月CPI同比上涨2.1%,前值2.8%,拿掉猪以后呈通缩趋势;10月PPI同比降1.3%,前值涨0.9%。CPI和PPI同比均大幅回落,表明需求转弱,外需和内需均疲软。通胀对货币政策掣肘大幅减弱,由于美元指数回落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
最后,社融信贷放缓。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前值10.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前值为3.5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前值2.47万亿元。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1.8%,前值12.1%。预示着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进一步为稳增长、宽信用提供了契机。
《金砖财经》:经常研究数据,您有什么感受?
任泽平:做了20年的研究,我越来越感到经济形势不简单是一个冷冰冰的枯燥数据,宏观经济也不简单是微观的抽象集合,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经济数据如果好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能追逐自己的梦想,建筑工人就能给家乡的老人孩子邮寄生活费,大厂的码农就能继续编出创新的代码,小酒馆的老板就能喜迎八方来客。
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无数人的汗水、泪水、奋斗、失败、梦想、希望和光。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金砖财经》:疫情三年,出口的强势有效弥补了我国内需的羸弱。然而,目前出口已快速落入负增长区间,未来靠什么来支撑中国经济?
任泽平:出口大幅回落,主要受美欧经济放缓外需收缩影响。在外需持续大幅回落的背景下,稳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提升。当前关键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扭转市场预期,提振消费已刻不容缓。
建议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的经济复苏计划,工具箱包括:发放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让部分民众渡过暂时性困难;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下达“提前批”专项债,支持新基建、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和乡村振兴投资;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主体的过多干预,防止合成谬误;降息降准等。
《金砖财经》:您一直倡导发消费券提振消费,但绝大部分地方仍然舍不得,以什么方式发放一直有争议,发消费券的好处在哪里?
任泽平:我以前是赞同“以工代赈”,但现在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远水解不了近渴,可能当下发放消费券效果更好。一是有助于打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需求起来了,生产和投资就能够恢复,经济就盘活了。二是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居民度过暂时性困难的信心。三是借机推动银行数字货币改革的普及,减少地方本就偏紧的财政压力。
别小看了一张小小的消费券,既盘活了国民经济循环,又缓解了财政压力,更收获了民心和信心,一举三得。
可以银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按人均发放,按人均发放是为了体现公平和简单易行,也是各国通行做法,以银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是为了方便居民使用,直接发到银行账户、微信钱包或支付宝上。可以设置补贴率,比如80%,也就是消费满100元,使用80元,刺激使用,避免储蓄漏出,真正发挥消费券的作用。
《金砖财经》:资金从哪来呢?
任泽平: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中央向地方转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费券发行力度,又可兼顾公平,也不增加财政负担。
为何要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理由有二:一是财政面临减收增支的压力,需要有新的开源手段缓解财政压力,而特别国债的发行审批较为灵活,不计赤字。二是国债的发行可以是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金砖财经》:美联储带头连续加息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全球多国央行多次加息,这样的紧缩政策已经影响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您如何评估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和美国潜在的衰退风险对我国的外溢影响?
任泽平:美联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首要任务就是抗通胀,且美国经济的部分衰退不会阻止其加息的步伐,真正掣肘的是美国自身的金融稳定。
持续加息所带来的金融条件收紧对于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愈发明显。美国内需的消费和投资开始降温。例如住宅类投资分项连续六个季度收缩,且同比从上一季的-17.8%扩大到了-26.4%,加息的抑制作用明显;美国核心资本品的实际订单量的按月环比持续收缩,以及美国30年期房屋抵押贷款破7%,创2008年以来新高等,说明金融条件收紧对投资类需求的压制愈发明显。
英国已经步入衰退,整个欧洲距衰退仅一步之遥,而强美元周期引发的资本外流下,欧洲金融危机风险快速酝酿。对于欧洲经济而言,在衰退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提防欧债危机重演:欧元区整体系统压力指标已接近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水平。破题之道得看俄乌冲突的演化,但主动权已不在欧洲一方。
中国外需景气度在美联储加息引发的海外经济需求疲软下出现加速下滑迹象。可以预见的是,外需随着欧洲的实质性衰退以及美联储史诗级加息的延续,在未来只会进一步下滑,中国需要提前预备弹药扩大内需。
《金砖财经》: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任泽平: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空间有限,有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企稳复苏而逐步收复失地。
人民币兑美元短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也有部分投机性交易行为促使人民币汇率在某段时间内“非合理”贬值。不要只盯着“人民币-美元”,要放眼人民币与世界其他非美货币的变化趋势,而人民币在后者的表现依然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资本流出最快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放缓,美国经济边际放缓,以及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下的筑底,资本外流有望放缓。
我预计强势美元周期已是强弩之末。未来的情景是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欧美经济放缓,外需和出口收缩。如果这是美元强势周期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信号,那么对中国经济、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是方向性利好。这是值得重视的。
对于中国来说,美联储加息只是短期扰动,我们应该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有着坚定的信心,以我为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干扰。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当前关键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金砖财经》:对未来的全球经济趋势,您如何看?
任泽平:全球经济目前存在三大景象:美国在滞胀,欧洲在衰退,中国在筑底。
我对未来全球经济有三大判断:第一,欧洲有可能爆发全面经济金融危机,提防欧债危机重演,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第二,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难以幸免独善其身;第三,如果作出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关键是科学防控、新基建、新能源、民营经济重获信心、平台经济发挥创新作用、稳楼市房地产软着陆等。
《金砖财经》:继发布“金融16条”后,监管部门近日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释放了什么信号?
任泽平:房地产稳则经济稳。第二支箭、金融16条、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系列政策出台,意味着纾困政策从保交楼到保房企“三好生”,部分房企“三好生”迎来困境反转的阶段性改善,暂时拿到了救命钱和上岸的船票,意味着房地产的政策拐点或已出现。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信号:第一,部分房企上岸了,增信、展期、续贷工具都来了。第二,不是所有房企都能上岸,保的是“三好生”的现金流,而不是资不抵债的非“三好生”。第三,上岸的房企重组整个行业、收获未来城镇化15个百分点的成长空间,没上岸的房企被重组、退出历史舞台。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将大洗牌,大出清,大分化,类似之前供给侧改革后的钢铁、煤炭。
《金砖财经》:民营、国资的房企未来面临不同的机会会否有所不同?
任泽平:我判断,未来房企将分为三类:一是国央房企和没有暴雷的优质龙头民企,将引领行业稳步向前。二是现金流紧张仍竭尽全力维持经营保交楼的良心房企,或为优质良心民营房企配套AMC度过难关并重组,或国资入股成为混合所有制公司,重建信用获得融资能力。三是转移资产、躺平烂尾不保交楼的不良企业,将自有法律等着。
《金砖财经》:在您看来,如何恢复市场需求和信心?
任泽平:我个人认为,恢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信心,比贷款展期等措施更为重要。短期居民购房信心和能力还未明显恢复,市场拐点未现,房企还将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间考验,以及保交楼的良心考验。
从放松需求的角度,不要指望房地产市场会回到从前普涨的局面,不可能也不现实,未来70%的低能级城市因为人口流出或停滞面临房地产过剩,20%-30%的人口流入都市圈城市群可以给予刚需政策支持和改善型需求。
比如,上海可以将远郊区购房资格从5年社保降低到2年社保,北京可以加大工作居住证发放数量,要给在北上广深工作的年轻人购买起点住宅机会,安居乐业。深圳情况比较特殊,地域小,房价过高,一定要防止短期再次大涨,可以考虑进行区域合并的方式,进行人口和产业的转移及均衡发展。
对于都市圈城市群周边的强三线城市,可以通过社保互认、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式放松限购,落实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但是对于大量人口流出的低能级城市,严禁再出台过度刺激手段,既违反“房住不炒”精神,也将极大增加实体经济成本,要多从地区优势角度发展制造业和实体产业,进行土地财政转型。
长远看,中国住房进入存量时代,需要通过二次房改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
商务合作:赵小姐18616559051
或 添加微信 bobo77770
更多精彩内容:
【思想】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修复资产负债表应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着力点
【思想】独家专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民营企业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思想】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如何理解当前经济政策、民间投资、房地产等问题
【思想】专访卫哲:VC/PE行业急需呼唤一个冬天,进行一次洗牌
【思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前国务院参事夏斌:实事求是,分类处理好当下房地产问题
- 2024-08-07
- 2024-07-31
- 2024-07-26
- 2024-07-24
- 2024-07-18